人物简介:李永旗,河南周口人,1981年生,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我校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现为中铁大桥局甬舟铁路项目党工委书记、常务副经理。先后参与郑新黄河公铁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他曾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先进个人火车头奖章、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质量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中国建筑业协会QC小组成果一等奖、中铁大桥局“五一劳动奖章”“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长江大桥杯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等荣誉。
“我从小的梦想是当医生救病治人,但‘阴差阳错’考上了河南城建学院桥梁专业,后面仔细一想医生和桥梁工程师也算‘同行’,修桥铺路也是积德行善嘛,跟医生救病治人同理。”心怀仁爱的李永旗说起选择桥梁工作的机遇,“也正因为选择这个专业,一毕业就有幸加入了‘建桥国家队’。”
在中国速度中追求中国品质
“在刚毕业上班那会儿,赶上了好时代,中国高铁刚兴起,有幸参与中国高铁的建设,见证中国高铁的崛起,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建桥者必须拥有的初心:我们不在了,桥还在,咱们建桥人要对桥梁的质量品质负责!”大学毕业后,李永旗加入了中铁大桥局,并以技术员的身份参与了郑新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
“在听到要参与郑新黄河大桥项目的时候,我既满怀激动又心怀敬畏。”李永旗说起参与郑新黄河大桥项目的心情,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参与到中国高铁项目建设中是令人激动的,但中国高铁项目建设容不得有丝毫的偏差,因此他又必须心怀敬畏之心,就这样心怀激动和敬畏之心的李永旗全身心投入到郑新黄河大桥建设中。
郑新黄河大桥
那段时间李永旗每天重复着研究图纸、背规范、巡查现场的工作。“那时候,晚上黄河边特别冷,记忆最深的值夜班,穿着一套厚厚的军绿大衣在黄河边钻孔桩灌注值班,工作结束后,天也蒙蒙亮了,在工地边小摊上炒个酸豆芽,然后喝上几口小酒驱驱寒、暖暖身回到宿舍呼呼大睡一觉。”李永旗回想起夜间黄河滩值班的日子,脸上露出了青涩年华时期的纯真笑容。“那几年虽然很枯燥,条件也很艰苦,但那是我最值得回忆的工地生活,也是那段时间让我迅速成长起来。”
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最有感悟的一课是关于工程品质和质量的理解认识,那是一位德国监理给他上的一课,“高铁在那时候对中国来讲还是起步阶段,那时候我心中只有要造出中国高铁桥速度的信念,但对于如何造出来的高铁桥是既能达到中国速度又能满足高铁质量,那时的自己知识点还是不够全面的,我只有通过每天不断地认真研究图纸和规范,搞清楚设计意图,搞明白结构受力原理等。记得那时每天都写工程日志,写错一个字都需要重新抄写,做好每一个细节,用细节决定成败来警醒和提升自己。”李永旗说起在项目上的处境,“当时我国的高铁建设一般都有外国监理参与,记得有一次一位德国监理到现场,我当时在指导监督钢梁涂装施工,他上来问的问题就把我搞蒙了,他上来就问当时的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涂装要求,当时年轻气盛的我听他那么一询问直接蹭蹭的‘火气’上来了,就觉得他是吹毛求疵,刻意为难我们中国人,但鉴于他是外籍专家,即使心里是满满的委屈,也敢怒不敢言,只能‘憋着一股劲儿’按照他的要求仔细测量,认真记录回答。”因此,在接下来的那段时间,面对严苛的德国监理对工艺、施工等多方面细节要求,李永旗只有认真记录,仔细回复,生怕出一点点差错。
“后面桥梁建成了,直到多次回访郑新黄河大桥后,我才深深地觉得那个德国监理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对于桥梁品质的追求和坚持。”这也让李永旗深深明白了桥梁建设过程中是不能出现一丁点马虎的,必须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
2022年8月31日,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到甬舟项目调研
从中国品质再到智慧中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永旗也将“德国要求”转化为“中国品质”带到了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项目的建设中,也正因为他对中国桥梁品质的追求和大桥人的共同努力,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荣获“鲁班奖”,杨泗港长江大桥荣获了“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及国际“乔治.理查德森奖”等,李永旗个人也经过团队推荐,荣获了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质量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中国建筑业协会QC小组成果一等奖等众多荣誉。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
如果说质量是桥梁最根本的保障要求,那么桥梁智能化建设则是质量保障要求的提升。在杨泗港长江大桥项目建设时,作为分部项目经理的李永旗曾说到:“人管人,气死人,人有感情就会存在偏差,一点点偏差对于项目来讲就可能是毁灭性。所以要靠制度管人才更精细、更公平、更持久,最好的是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因此,在杨泗港长江大桥项目建设的初期,李永旗每天是非常焦虑的,即使有配合度娴熟的团队,但对于他来讲每天关于天气、现场、人员、设备、材料供应等等内容的关注就让他无暇顾他。
鹦鹉洲长江大桥
说起智能化,李永旗想起了参与建设武汉的第10座大桥,且在大桥工地奋战多年的高级技师周思明。“2018年5月份,我就注意到他身体不好了,嗓子说不了话,在现场指挥时只能靠手势,当时让他回去看病,但他却为了不影响项目进程坚守了下来,后来没过几个月他因为喉癌去世了,如果当时项目上的智能化和可视化设备能达到现在甬舟铁路一样的水平,那他也会放心去医院。”李永旗满含泪水地说,因此那个时期他就开始逐步构思“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替人”的现代化桥梁建设框架。
“正因为有了萌芽,甬舟铁路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工程见证了八项世界第一,为建造这一世界级工程,提升管理效能,甬舟铁路项目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也在桥梁建设史上达到了新高度”,身为项目经理的李永旗自豪的娓娓介绍其智能化系统的运用BIM信息化、虚拟预拼装技术、船舶雷达防撞体系、风浪流监测系统、气象预测研究系统、产业工人智慧培训中心等等。
“新机械化能换人工的就把人工换下来,智能化系统能够代替人去监管、监督、监测,甚至能发指令指挥现场,而且更加科学精准,很多都是人做不到的。”针对西堠门大桥世界最大直径钻孔桩的施工,如何研制智能化超大直径钻孔桩机设备?这个课题很大也很难,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方面李永旗也是下了很大功夫。在甬舟项目筹备期间,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下,联合集团公司机械化施工分公司、设计分公司、桥梁科学研究院等以及中锐重科、山河智能等相关单位技术专家团队,多次召开智能化推进会、技术攻关会,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分别研制了ZJD7000型动力头钻机和SWDM1280型旋挖钻机等系列的“大国重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谈到“超级装备”的研发过程,李永旗的眼神中流露出好多故事。“之前的桥梁基础施工中,没有这么大型的设备,我们在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东西太多了。”李永旗介绍说,这些装备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装卸运输的便捷性、超大机加工件的精度控制等等,都是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还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临时结构的承载、辅助吊装、配套钻进设施、应急预案、节能环保等系列问题。“是一个‘综合工程’,我们的团队还有各相关单位成员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全寿命’跟踪系列利器的构思、设计及制造全过程。”
“先进的设备必须要配备先进的智能化。”对“超级装备”智能化的追求李永旗是永无止境的,智能化视频监控以及远程传输,手动自动相结合,GPRS远程无线传输,靶向故障诊断等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联合各方创造性讨论出的:模块化双动力系统,变频驱动、发挥电动与液压优势等系列举措也是“绿色建桥、建绿色桥”的初衷,更是设备智能化发展趋势。这种超大直径钻机在钻孔工作期间,跟后台的数据中心都是可视可控的,除了自身机械性能参数外,对于钻进时扭矩、深度、垂直度、扩孔度等技术参数也都有实时数据显示,部分设备还开发出手机端APP,能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也是靠着这些智能化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效率,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6.3米世界最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提前半年完成且都是一类桩的成功案例就是利用智能化推进桥梁智能化施工最好的证明。
但这就是李永旗心中的智能化了吗?李永旗谈起真正智能化对于桥梁未来的构想,“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我们在桥梁各关键受力结构都策划预埋了收集数据的芯片模块,同时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搜集图片、影像、文字、参数等资料信息,包括桥上的钢筋、水泥、甚至于一颗关键的螺栓等等我们都进行了可追溯化管理,这些内容和数据成了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也是项目交工时我们给未来运营者留下的一个巨大的‘数字资产’,因为未来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数据分析,为桥梁精准‘把脉’,智能化更能实现‘0运营,0维护’的目标,这才是对项目未来百年的真正负责。”
80后桥梁建设指挥官的人文情怀
“江河入海流,我历经黄河、长江上的桥梁建设工作,现在来到跨海大桥项目,可以说是真正的九九归一!”李永旗回顾自己近20年桥梁建设工作时感慨道。
那么身为80后的桥梁建设攀登者究竟有什么迷人之处呢?——人文。李永旗说:“我平时除了读书,没有什么爱好,尤其喜欢历史书、哲学书、科幻书,也是从书中感悟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用哲学辩证过往,用历史照进现在,用科幻设想未来……”这些书籍中李永旗最爱看的是《毛泽东选集》,因为他认为:即使时代在变,但做项目的初心是不变的。“多年来我的价值观就是分别可以用1-5个字来涵盖,一个字:爱;两个字:利他;三个字:致良知;四个字:敬天爱人;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通过这些理解李永旗也有了自己做项目的“三字诀”:“和”、“顺”、“快”。
2023年7月,中国中铁总裁、党委副书记陈文建到项目调研指导并主持召开甬舟铁路现场推进会
项目建设文化——“和”、“顺”、“快”
“和”——天时地利人和
在李永旗心中的“和”不仅仅是一个齐心人和,他涵盖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换他的话来解释:造桥要与天和,与地和,与水和,与人和;“在刚得知要到浙江这边来建桥的时候,我更多的时候让很多同事看起来每天像在度假旅游,爬爬山、吃吃海鲜、逛逛天一阁、参观宁波博物馆、转转宁波院士公园;还与附近僧人说禅施道,去就近的养老院看望老人,同附近百姓拉拉家常聊聊天……”但殊不知,通过这些走访,坚定了李永旗要做好这个项目的决心,因为他了解了当地的文化,深谙了当地习俗,窥得了当地的节气,可以说他很好地“尊重自然、遵从规律、以人为本”,让其对甬舟铁路西堠门大桥的建设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信心——当然他的“和”字里面也包含了“家和”,但这个家不是家庭,而是项目所有的参建团队:项目部、设计方、监理方、业主方以及各参建单位,大家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一家人,每个人都得真心付出、贡献力量。
2023年5月22日,舟山市市长徐仁标到甬舟项目调研指导
“顺”——有底气,有策划,不折腾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一次做对、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三个一”理念是李永旗第一要求,因为在“和”的辅助下,并在项目开工前统筹规划下(充分考虑项目建设过程中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项目建设全方面有了底气,只要按照既定的节奏实施下去,节拍不乱,每一步都会很顺,顺着他走,大家干劲十足同时也很轻松,这样项目建设也就水到渠成。
2016年,武汉段长江水位突涨,超过98年同期水位,最高水位达26.31米,同时期修建的沌口长江大桥施工栈桥被洪水淹没,而杨泗港项目施工栈桥成功渡过汛期。2017年,水位再次上升,最高水位达25.7米,项目施工栈桥依旧能担负“水上运输生命线”的重任,正常输送混凝土,保证了主塔的连续施工。面对汛情等突发情况,正因为李永旗提前策划、超前谋划,才有底气保证了项目在水位大涨时还能保障主塔的连续施工。
2023年6月,国铁集团院士专家组团为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把脉定向
“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爱看武侠小说的他,深谙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江河海桥梁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台风季风、洋流汛期、水流浪涌、气候变化等气象要素并认真研究其规律,然后把桥的建设规律和气候环境及时间空间谋划在一个“坐标系”里,这样寻求最佳组合,策划出桥梁建设的科学组织方案和节奏节拍,在建设过程中就能精准把握时机,该快时候快,该缓时候缓,汛期做什么,季风期做什么,冬天做什么,夏天做什么都会科学合理安排,这样项目建设才能顺风顺水”,切切实实的做到“不折腾”,“和了就会顺,顺了就会快”。
在杨泗港项目主塔施工采用超高强混凝土泵送技术,仅用时300天完成241.2米高塔柱施工,塔柱以每天0.8米速度“长高”,且80%时段以每天1米速度快速“增长”,创下同类型塔柱施工新纪录。同样的思路广义化运用到了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的项目建设,6个月顺利完成世界上最大直径钻孔桩施工任务,开工8个月拉通海上施工栈桥“生命线”,开工15个月安全完成前期海上施工船舶设备退租工作等系列举措,降低了项目风险并对降本增效作了布局。
“‘快’的背后是基础工作的牢固,离不开超前谋划、精心策划、用心优化及精细管控;‘顺’就要遵从规律,‘和’就要践行‘和合文化’”。科学安排每个时期该干的事,部署完就一定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确保了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对项目团队人员文化——家文化
“一座桥,一帮建桥者,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大家每天为桥梁建设奔波,我们是同事、是朋友、更是家人。”李永旗把项目伙伴们比作家人。
的确,造桥人到哪造桥,哪就是家,而家就是要有爱、要有温度,怎么才有爱,怎么才有温度,80后李永旗最先考虑到就是共同奋战项目伙伴们的吃住行。
因为甬舟铁路西堠门大桥在海边较为偏远的地方:为大家招来适合各家口味的厨师;为大家打造温馨职工宿舍;为大家引来社区医院、超市;为大家开辟读书角……可以说,李永旗从方方面面关注着员工每天下班“回家”的心情。
产业工人社区的建设,李永旗也是“费尽心思”:物业管理、积分超市、社区食堂集中特色化、食堂“油改电”、充电车辆集中安全管控、健康体检进工地、专属培训课程等等,体现项目对产业工人无微不至的关爱。
当然,也因为他对于各个时间点把控精准,每个员工的节假日都是有充裕的自我时间,特别是过年,他总能安排好他的伙伴们回家过个踏实年。
鸦片战争纪念馆
金维映故居
蚂蚁岛
但是“家里”所有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他还欠着两份永远都还不上的“债”。
欠张少波三个月的假期
从夷陵长江大桥到郑新黄河大桥,再从鹦鹉洲长江大桥到杨泗港长江大桥,连续23年奋战在施工一线,啃的都是硬骨头。时任杨泗港长江大桥项目副经理的张少波在大桥即将通车之际又被调去郑西高速尧栾项目了,带着2名“架桥先锋”,开启与山中冰雪的赛跑。“对于张经理,我是个不守信用的领导,本来4月份就答应他,到7月份杨泗港桥主桥完工时,给他3个月的假期,让他回家陪伴妻女。但是当我深入管理尧栾项目时,发现确实离不开像张经理这样的制梁、架梁能人,没办法,6月中旬就把他派去尧栾项目。165天,制梁433片!205天,架梁644片!梁架完的第三天,地处豫西风景区的尧栾项目就被大雪覆盖了。他架梁的任务是圆满完成了,但是我却食言了,我欠他三个月的假期。”李永旗惭愧地自我检讨。
欠金伟一个女朋友
从技术员到技术负责,再到架子队长,现在是信阳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的副经理,1988年出生的金伟工作能力强,人长得很帅,也非常有上进心,但依旧是个单身。在杨泗港拼搏了5年,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和闯劲,圆满完成了锚碇近30万方土方转运及混凝土浇筑任务,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被调去信阳项目负责涉铁工程了。“我在杨泗港成功当了好几次红娘呢!从2014年带着金伟来杨泗港,我就承诺:等大桥通车了,绝对给他介绍一个女朋友。可是,杨泗港通车后,他根本就没来得及喘气,我就把他派到信阳项目了,我还记着欠他一个女朋友呢!”李永旗乐呵呵地“调侃”道。“不过今年元旦金伟同志在信阳项目上结婚成家了,本来要赶过去参加婚礼,也是由于工作原因没能赶到现场见证,些许遗憾。”
自己的家永远只有愧疚
“陪伴是最长情的爱,对于家人我有的是愧疚……”李永旗强拧着微笑道,“我不在他们身边,最辛苦是我的妻子,每天两个孩子来回接送就要跑70公里,等我项目结束了我一定多替她接送几次孩子”,李永旗说着还讲起他自己为人父不称职的一个笑话:“有一次,回家想给孩子一个惊喜,特地跑去接他,然后到了三年级的教室,找了一圈没找到儿子,然后又打电话问老师,老师告诉我儿子是读二年级。后面看到孩子那一刹,我脸是红的,因为我觉得那是对他们的愧疚,而且作为榜样的父亲常年不在身边没有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那是失职的。”李永旗强撑起尴尬的笑容聊起了家里人。
对未来——再创中国桥梁史新辉煌
面对着时刻更迭的中国桥梁史,如何在桥梁史上再创新辉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以尤为重要。面对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桥梁深度融合下李永旗自信满满,对未来,李永旗满怀憧憬。
建桥是一件漫长而又艰苦的工作,要想做成、做好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数次的困难并不能阻挡他的前进。他常把建桥比作登山,把自己比作勇攀高峰的登山者,哪里有高山就向哪里挺近,而且是非得要攀登上去不可。“再苦,也要坚持;再累,也不忘信念;再难,也要自我鼓励。无论过程怎样的艰辛,结果终究会散发光芒。”
“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将至!”未来的他,依然会用行动践行对中国桥梁的承诺。